寓意故事的鲜花名字,寓意故事的鲜花名字大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寓意故事的鲜花名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寓意故事的鲜花名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诗词中的“丁香结”,象征着深深的愁怨吗?
妹如丁香艳红时,突然调零夕阳至。
风华正茂花正盛,小儿年幼未长成。
风吹雨打贤良花,天妒良人不公允。
吾妹素有侠女风,心直口快人善良。
世事弄人多薄情,生命盛年定格中。
丁香花香復郁浓,花蕾不舒含犹伤。
贤淑吾妹如丁香,亲人痛惜断柔肠。
去年探亲回家乡,犹见吾妹身无恙。
天有不测风云至,风吹雨打丁香花。
疾病突至到离世,七十三日隔阴阳。
古诗词中的"丁香结",象征着深深的愁怨,并常常与爱情相关。
丁香作为诗歌意象,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甫《江头四咏·丁香》云:"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这应是丁香首次成为一种审美意象。诗中,杜甫赋予丁香以"柔弱"的特征,生长于幽深僻静之地,带有一股远离尘世的气息。
丁香开在暮春时节且易凋谢,目及丁香,往往引发诗人的伤春之情,进而泛华为忧愁,因此,带有"忧愁"含义的丁香或者丁香结也成为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原型意象",成为集美丽、高洁、愁怨为一体的象征物。
具体而言,在唐诗中,丁香结所代表的忧愁主要有思妇怀人和悼念亡者两类。唐代鲜有留名的女性诗人,思妇情怀多为代写,如李商隐《代赠二首》:"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诗题为"代赠",可知当是代妇人赠远人,诗作先是塑造了肝肠寸断的思妇形象,后是借芭蕉和丁香意象,加深春愁,继而于现实场景与思妇形态的描写中,将愁绪升华以完成情感表达。
悼亡诗是唐诗的特殊题材,其中含有丁香意象者亦有之。如崔涯《悼妓》:"赤板桥西小竹篱,槿花还似去年时。淡黄衫子浑无色,肠断丁香画雀儿。"《悼亡姬》:"凤去鸾归不可寻,十洲仙路彩云深。若无少女花应老, 为有姮娥月易沈。竹叶岂能消积恨,丁香空解结同心。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同样是用丁香意象写悼亡,且都是对风尘女子的怀恋,但所作诗歌的面貌却大相径庭。崔涯的《悼妓》是较为简短的七绝,且以写景为主,于物是人非中委婉地表达了对亡妓的悼念,末句的"肠断"二字更是使哀伤之情至于顶端,"肠断"的丁香既是诗人怀念心绪的外化,又是亡者的象征物,如此,便将无形的哀伤化作有形的丁香花,仿佛使无处安放的忧思有了一种实物上的寄托。韦庄的《悼亡姬》的相对较长的七律,首句便言"凤去",点名悼亡的主题,接下来才娓娓道来,整首诗皆萦绕着悲伤忧郁的气氛,言及"丁香空解",似乎有禅宗的清净无为之意,尾联一个问句,表明诗人并未从写诗中得到忧伤的释放或解脱,或者诗人已然解脱,看透世事,宁愿沉浸于悲伤中,则是对亡姬对好的悼念。
在宋词中,丁香结的忧愁之意则更加弥漫开来,且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深意。如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丁香在忧愁之外,更增"无情",但却正是于"无情"中映衬中词人的"有情",从而倍增"愁人"之"愁"。在词中,丁香结常与"心"、"泣"等连用,以表达心中愁绪。《如梦令》:"人似已圆孤月。心似丁香百结。不见谪仙人,孤负梅花时节。愁绝。愁绝。江上落英如雪。"将愁人比作孤月,将愁人之心比作丁香结,想见之人不得见,孤独这美好光阴,遂而"愁绝",丁香意象的使用,丰富了"愁"的内涵。又如《秦楼月》:"青楼缺。楼心人待黄昏月。黄昏月。入帘无奈,柳绵吹雪。 谁人弄笛声呜咽。伤春未解丁香结。丁香结。鳞鸿何处,路遥江阔。"将月、雪、丁香结与楼心人的伤春交织在一起,与前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又在对"丁香结"的反复咏叹中,增添了愁绪的深度。《柳梢青》:"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因"泣"字的加入,使丁香的形象进一步丰满,更有了鲜活的生命感,因而对"愁肠"的表露便更加生动。
“丁香结”是指丁香的花蕾,诗人经观察发现丁香的花蕾极像人的愁心,以比喻愁绪难解,象征深深的愁怨。但我个人觉得丁香结不仅是愁,而是喜。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浣溪沙》)
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人儿的一点点消息,那绵绵的春雨中未绽放的丁香花蕾就像结成的一团团愁怨。李璟独创就在于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将愁的喻体丁香花蕾写得凄楚动人。思妇的思念之情郁结难解,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自己等待的人儿更无望了。
2.巴蕉未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诗人的主人公黄昏时分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月儿如钩,可楼梯横断,情郎不来。转眼看到庭院中未打开蕉心的巴蕉和内有绽放的丁香花蕾向着春风各自愁,更增加了心中的离愁别绪。
3.梅蕊重重何俗堪,丁香千结苦粗生。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丁香结”就是丁香的花苞,在古诗词中一是象征忧愁,二是暗喻思念,三是一种词牌名。
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此诗中“丁香结”比喻愁思。
宋代诗人贺铸《石州慢·薄雨收寒》:“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诗中的“丁香结”就像芭蕉卷曲丁香打结重重,象征着忧愁,又是如同远隔天涯一样,两地相思,空对清风、明月。
宋代王雱的《眼儿媚》: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此时的“丁香”喻意为深深的思念。
“丁香结”作为词牌名,共九十九字,五仄韵。前段九句,后段十句。
如,宋代词人吴文英《丁香结·夷则商秋日海棠》: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正锦温琼腻。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这首词就是以“丁香结”为词牌名,描写海堂的一首词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寓意故事的鲜花名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寓意故事的鲜花名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jsmaojin.com/post/45146.html